一、著述 1.《大曲的演化》,上海:上海音乐出版社,2019年7月。 2.参与主编:《礼俗之间: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》(全13册),上海:上海音乐出版社,2019年7月。 3.参与主编:《中国民族民间音乐教程》(21世纪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规划教材),广州:暨南大学出版社,2010年8月。 4.[美]克利夫顿·韦尔:《声乐基础教学法——演唱的基础和过程》,罗抒冬译,任方冰、柏互玖审校,人民音乐出版社,2014年8月。 二、学术论文 1.《试论曹操对清商乐所做的贡献》,《音乐创作》,2006年第6期。 2.《中国同宗音乐的人文阐释(一)》,《安徽理工大学学报》,2007年第2期。 3.《中国同宗音乐的人文阐释(二)》,《乐山师范学院学报》,2007年第10期。 4.《“2007中国首届古琴艺术文化节”讲演精粹》,《星海亚洲十大信誉彩票平台学报》,2007年第4期。 5.《论古琴的文化属性》,《乐器》,2007年第9期。(第一作者) 6.《从<河北工尺谱集成>等书编纂说起》,《人民音乐》,2011年第7期(第二作者,与导师项阳合撰)。 7.《冀中地区【剪靛花】同宗现象的解读》,《星海亚洲十大信誉彩票平台学报》,2011年第3期。 8.《中国古代音乐史撰述相关问题探析》,《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》,2011年第3期。 9.《史料文本,历史语境——<<清史稿•乐志>研究>评述》,《中国音乐学》,2011年第4期。 10.《行为•制度•观念:“一曲多变”现象形成原因研究的三个层面》,《交响》,2011年第4期。 11.《唐代礼乐大曲研究》,《中国音乐学》,2013年第2期。 12.《宋俗乐大曲形态研究》,《音乐研究》,2013年第3期。 13.《宋代大曲承载机构研究》,《南京艺术学院学报》(音乐与表演版),2013年第3期。 14.《先秦礼乐大曲<大武>研究》,《温州大学学报》(社科版),2013年第5期。 15.《唐俗乐大曲的传承与传播》,《中国音乐学》,2014年第4期。 16.《唐代大曲承载机构研究》,《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学报》,2015年第1期。 17.《当下大曲遗存的个案研究——以<河北民间古乐工尺谱集成>和<中国民族民间器乐曲集成•河北卷>为考察对象》,《交响》,2015年第2期。 18.《魏晋俗乐大曲结构术语“解”之考释》,《人民音乐》,2015年第3期。 19.《魏晋俗乐大曲的承载机构与群体》,《音乐研究》,2015年第5期。 20.《整体•整合:中国音乐文化史研究的理念与路径》,《中国音乐学》,2016年第1期。 21.《芝庵<唱论>之“四十大曲”考辨》,《戏曲艺术》,2017年第2期。 22.《清商三调歌诗器乐组合形态研究》,《艺术探索》,2017年第4期。 23.《唐俗乐大曲的结构及其形成》,《中国音乐学》,2017年第4期。人大复印《舞台艺术》2018年第2期全文转载,中国社会科学网2019年6月全文转载。 24.《“乱”研究之评述与新解》,《星海亚洲十大信誉彩票平台学报》,2018年第1期。 25.《魏晋俗乐大曲结构术语“艳”“趋”考释》,《贵州大学学报》(艺术版),2018年第1期。 26.《<诗经>音乐体制及其对魏晋俗乐大曲的影响》,《中国音乐》,2018年第4期。 27.《论大曲与套曲体音声形式之间的演化关系》,《中国音乐学》,2018年第3期。人大复印《舞台艺术》2018年第6期全文转载。 28.《<南诏奉圣乐>创作者考辨》,《音乐研究》,2018年第6期。人大复印《舞台艺术》2019年第2期全文转载 29.《国家礼乐与民间礼俗音乐的相通性——以浙江地方志文献为研究对象》,《温州大学学报》,2020第2期。 |